“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行稳致远,基础在制度、力量在制度。为持续加强新时代校园廉洁文化建设,厚植廉洁文化沃土,近年来,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不断挖掘清廉基因,弘扬清廉风尚,引导师生干部筑牢廉洁思想防线,切实把廉政风险防控制度之力转化为精神之力、信念之力。
制定党风廉政建设清单
推动清廉自守精神入脑入心
学校坚持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以“三个聚焦”为抓手,一体推进“学查改”,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以作风建设新成效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聚焦示范引领。学校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学习研讨、查摆问题、集中整治、开门教育、组织领导”5个方面、19项重点任务,压实责任,统筹推进。举办廉洁专题读书班,校院两级领导班子成员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原原本本学习《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做到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多悟一分。聚焦关键人员。着眼“关键少数”,实施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工程,以“关键少数”发挥“关键作用”;着眼“关键岗位”,组织召开关键环节、重点岗位干部述廉政风险点会议,举办年轻干部、新提拔干部专题学习交流会,强化教育引导与警示震慑;着眼“关键群体”,召开在外挂职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线上研讨会,精准施教,筑牢在外挂职年轻干部拒腐防变思想堤坝。聚焦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学校党委及党员干部以本部门工作为基础,进教室、进社区、进宿舍,到师生意见集中、工作困难大的地方开展调查研究,形成调研报告56份,围绕科技成果转化、校园安全稳定等校园紧迫问题形成建设性意见39条,确保调查研究工作看得到真相、解得了难题。
制定师德师风教育清单
助推弘扬教育家精神走深走实
师德师风建设是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工作基石,学校从树立师德师风榜样、编制师德师风典型教育案例、打造良性师德师风学习氛围等方面着手,涵养高尚师德。以优秀教师榜样为引领。以教师节为契机,对全国优秀教师、全国职业能力大赛指导老师、从教满三十年教师等授予荣誉,表彰先进、鼓励成长,生动讲好校园教育家故事。开展为教授过生日等活动,在特别的日子里为奉献在教书育人岗位上的教师送上蛋糕与鲜花,营造尊师重教的浓郁氛围。在“五一”劳动节等节日,校领导班子深入基层一线、教职工家庭走访慰问,对坚守岗位绽放光彩的教职工和支持学校工作的优秀教师家属表示感谢,以身示范对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重视。以学习教育为支撑。学校坚持师德违规“零容忍”,并将党风廉政教育纳入各级各类干部培训、新教师岗前培训,先后组织开展“人财物重点部门”专题警示教育,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专题学习,“学党史、明法纪、守底线、强作风”专题教育学习,推动形成学廉、知廉、信廉、行廉的良好氛围。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编印《机关作风建设口袋书》,让党员干部可以随时照镜子、正衣冠、补短板,以小口袋书推动作风大转变。以负面案例为警醒。做好学习教育“后半篇文章”,以案施教、因人施教,面向党员干部、青年教师等开展“以案促改、以案促治”等专题活动,通报高校领域突出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推动形成学廉、知廉、信廉、行廉的良好氛围。组织开展“行走的党课”,前往德园等廉洁教育基地,以地方实案、实境开展廉政提醒,运用三维融合沉浸学习模式引导党员干部涵养优良作风,筑牢“不想腐”的思想堤坝。
制定廉洁文化工程清单
推动清风校园建设见行见效
学校通过“打造一个品牌、建设一个基地、开展一个行动”丰富廉洁文化育人内涵,让廉洁之风浸润心田。打造“清风廉韵”工作品牌。立足“文化润心、品牌塑形”,以“读廉文、看廉戏、做廉品”立体式创新廉洁教育新模式,形成“一院一廉”的廉洁文化矩阵。举办“三清润初心·铸魂担使命”廉洁文化诵读会、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并依托特色专业开展“花出清廉”面塑作品、“载德·非遗述廉”手工活动等,让廉洁之风在校园内落地生根。《“味味道来·至味清廉”——浸润式廉洁教育课堂实践》案例入选教育部廉洁教育系列活动课堂实践案例。建设廉洁教育基地。以周恩来“六个杰出楷模”精神为核心,打造校内“清廉园”,通过雕塑、小品、展板、灯箱等元素的呈现,建成可触摸、可感知、可践行的教育载体,使广大师生“触景生廉”。该园已成为全校师生廉洁教育重要场所和日常学习打卡点,各二级党组织充分利用“清廉园”积极开展“弘扬伟人精神,缅怀革命先驱”“‘清廉园’里讲清廉”等活动。开展“三清”校园行动。以“清廉、清正、清风”为行动主题,在工作作风、生态环境等打造上注入崇廉尚洁社会风尚。学校与淮安市淮阴区人民检察院、开发区法院等地方单位开展合作共建,签订“法治教育实践基地”,通过实地参观、现场观摩、普法宣传等行动开展警示教育,重点打造“与法同行·法护青春”普法项目,引导师生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各党组织开展实境廉政课堂教育,以“学纪知纪守纪”丰富“三清”教育内涵,进一步增强党员意识、自觉遵守党的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