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青年力量正推动产业升级。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杞迹新生”团队秉持“药食同源”理念,积极响应共青团中央“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两年来,他们多次深入宁夏枸杞主产区,探索校地协同赋能特色产业发展新路径,为新时代青年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发现消费趋向,开启助力之旅
杞迹新生团队负责人蒋昊桐与宁夏籍成员杨静在市场调研时发现,药食同源的养生茶饮正逐渐受到年轻消费者青睐,但枸杞产品的市场认知仍局限于“保温杯泡枸杞”的传统场景,宁夏作为“中国枸杞之乡”的产业优势未被充分发挥,尤其是枸杞茶饮产品的开发明显不足。作为食品及药学专业的学生,他们尝试以创新“枸杞 +”功能产品为切入点,探索枸杞产品年轻化路径,助力宁夏特色农产品枸杞价值提升。
深入农户调研,直面种植困境
2024年8至11月期间,团队成员先后来到枸杞产业的核心示范区——宁夏中宁县舟塔乡枸杞种植基地,实地走访当地农户,发现枸杞种植面积减少,人工采摘成本较高,导致许多农户放弃种植枸杞,转而种植产量和收益较高的油菜花。
为进一步了解种植情况,团队成员再次走进红寺堡区光彩村农户种植基地,发现不仅存在上述情况,而且智慧农机设备因种植收入较低和缺乏复合型专业人才而未能有效推广,限制了产业升级步伐。基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六新六特六优 + N”产业体系,团队深入钻研,成功研发出枸杞品种基因检测筛选、枸杞智能化筛选系统及智能化图像识别枸杞饱满度筛选分析系统三项核心技术成果。这些技术贯穿枸杞选育、种植、采摘、筛选及仓储物流全链条,实现农业智慧化管理,为提升枸杞品质提供有力支持。
探索解决方案,聚焦高附加值产品
此外,团队负责人蒋昊桐从宁夏枸杞协会了解到,宁夏现有 2700多家枸杞企业,涵盖11家国家级和30家规模以上企业,产品线涉及10大类120余种,但面向年轻消费群体的高附加值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为破解困局,蒋昊桐积及成员极响应江苏省团委乡村振兴青年行动号召,走访宁夏沃福百瑞、杞里香等龙头企业,并到宁夏大河之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交流学习。团队了解到宁夏枸杞深加工基础情况,同时发现产品同质化、电商渠道拓展不足、数字营销人才短缺等问题。结合调研结果,团队提出“品牌升级+差异化+电商赋能”综合策略:一方面深度开发“果”用“枸杞 +”功能性产品,迎合年轻市场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加强枸杞叶、茎应用,增加全株产品附加值,并强化电商营销。
科技赋能求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在深入分析调研数据后,团队将重点放在枸杞产品研发上。蒋昊桐带领团队依托学校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专业及京东数字产业学院资源优势,与江苏宜沛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联合研发出含有黑枸杞、红枸杞成分的五黑粉、五红粉等创新产品,实现从研发到生产再到销售的全过程。目前,相关成果已经荣获一项专利和三项软件著作权。同时,团队撰写调研报告《新生产力质赋能宁夏枸杞全链数字化升级的乡村振兴路径探索》,结合中医体质理论,针对不同用户和季节,开发功能性“枸杞 +”产品,提供多种枸杞茶饮配方,满足消费者需求。该方案获宁夏红玛瑙枸杞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高度评价并采纳,为宁夏枸杞产业开拓新的养生产品市场。
此外,团队积极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制作生动有趣的短视频宣传枸杞养生知识。一系列短视频在各大平台累计播放量超10万次,有效提升宁夏枸杞在一线城市的市场认知度,吸引众多消费者关注,为枸杞产业市场拓展和消费者认知培养发挥积极作用。
接下来,杞迹新生团队将继续深耕药食同源食品深加工领域,计划在未来一年内研发出5-8款“枸杞+”系列功能性茶饮产品,进一步丰富产品种类,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同时,团队将创新助农方式,开展直播助农活动,与当地农户、企业合作,打造枸杞产品直播带货矩阵;推广新零售模式,构建全渠道无缝购物体验,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为宁夏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持续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