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地区作为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云计算产业蓬勃发展,在金融、医疗、教育、制造等多个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推动了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但由于产教融合不深,人才需求侧和人才供给侧未能精准对接。
“以优质为目标,以创新为路径”设计开发京津冀地区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团队以产业链岗位需求为主线、以学生职业发展为目标、以能力本位为理论依据,开发了基于产业链的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缓解了人才培养数量、结构、质量与区域产业需求不适应的问题,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智慧与力量。
开展多方合作,机制协同创新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精准对接产业对云计算技术人才的需求,基于专业领域创新团队协作共同体,开展校校协同、校企协同,“政校企行”建立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开展市场调研和职业能力分析,确定了运维类、开发类、数据类、人工智能类4类职业类型及对应的9类岗位群,协同创新专业群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信息技术产业链的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包含云计算应用技术、软件技术、大数据技术、工智能技术四个专业的一体化课程体系,以及一体化教学资源、一体化教师队伍、一体化实训基地,校企协同做强产业链人才培养规模。同时,依托国家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落实校企“双课堂、双导师、双考核、双证书、双资源、双创新”和校企“共同开展专业设置研究、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共同建设实训实习平台、共同制定人才能力标准”的“六双、六共”人才培养关键点。
基于能力本位,理论应用创新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深入和全面地调研产业链中各个产业、岗位的相关性、交叉性、迁移性等,在“能力本位”的理论基础上,对传统的“能力本位”进行改进,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采用统计学相关研究方法和算法,实现对市场用人需求数据进行自动统计和分析,这对原有的基于开发人员经验的方法(如DACUM等)进行了补充,通过聚类分析生成岗位群能力需求清单,并由此开发岗位群职业能力分析报告,按照“职业能力—学习目标—专业课程”设计符合岗位能力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构建基于产业链、岗位群、任务链的一体化的“1+N+M”课程体系和模块化课程。
依托真实项目,学习情境创新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按照“项目贯穿、柔性实施”设计教学方案,按照“个性化培养、柔性化教学”的分层人才培养路径开展教学。以项目为载体,针对生源多元化、学生个性差异和职业发展方向,设计开发“工作室:双选双导、项目驱动”人才培养策略。成立了“云计算运维工作室”“软件测试工作室”“大数据应用工作室”“人工智能应用工作室”等,依托专业群,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参与不同的工作室,满足个性化需求,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工作室项目的不同需求,在信息库中精准匹配“双导师”,其中学校导师负责学术指导和理论支持,企业导师负责实践指导和行业对接,“双导师”联合指导,共同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
践行产教融合,提升育人质量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按照“计划、执行、反馈、改进”有序循环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阶梯式螺旋上升。通过校企双方共同监控、改进、调整、优化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提升育人的质量和水平,缩短了学生的岗位适应期。
近5年,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2021至2023年连续3年毕业生专业对口率达95.3%。同时云计算专业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达到94%,高于学校就业满意度平均值90%。2021年以来,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软件测试等项目一等奖6项,30余名学生获得河北省技术能手称号,专业技术能力卓越,他们在工作岗位中展现了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较高的技术技能水平,有效缓解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数量、结构、质量与区域产业需求不适应的问题。
(陈维华 张佳伟)